它的浪漫,总能让男人变回男孩

  这个夏天,最让男人兴奋的事是什么?

  不是比基尼,不是超短裙……

  是高达。

  诞生近四十年后,系列剧场版《机动战士高达NT》终于在中国上映。

  讲真,仅是这款海报,就燃爆不少中二之魂。

  机甲,从诞生到今天,经历无数人的变革、改良、丰富。

  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  今天,Sir作为一个过气狂热机甲迷,想跟大家聊聊。

  机甲的前世今生。

  机甲,曾是男孩的浪漫。

  战斗机甲,机器人,变身……对于男孩的吸引力。

  丝毫不亚于女孩的芭比娃娃。

  不管是小时候的盗版,还是如今的正版手办,足以让Sir身边许多人掏空钱包。

  Sir至今还记得,放学路上,那些别有用心的小卖部老板。

  最显眼的位置,永远摆着巨型变形金刚。

  那触不可及的距离,就是Sir年少时的阿克琉斯之踵。

  日思夜想,就是放不下:“长大我要发达,把整个小卖部买下来!”

  说到底,对机甲的狂热,源头在哪?

  日漫。

  八零九零后成长的年代,正是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开疆拓土的提速期。

  相比于零零后孩子的《喜羊羊》《熊出没》。

  那个年代,有着更多色彩。

  其实,《高达》上映前,还有一部电影在内地院线偷偷上映。

  《魔神Z》。

  许多人不知道这部名字奇怪的电影是什么来头。

  但它对另一部分人,就是信仰归位。

  看看评论——

  经典旋律一响,夺去了一半理智……

  最初的起点,确实可以从《魔神Z》开始。

  1972年,日本富士电视台放送《魔神Z》,一般被认为是日本“机器人动画”的开端。

  在1958年横山光辉的《铁人28号》开创巨型机器人漫画后,《魔神Z》第一次提出一个让所有孩子眼里放光的概念——

  人,可以进入机器人体内,操控它战斗。

  △ 左:铁人28号,右:魔神Z

  炸了。

  收视率超过30%,“机器人动画”宣告出圈。

  之后播出的《盖塔机器人》,继续开创了机器人合体的思路。

  后来,机甲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各大厂家,所有漫画好手,研究出无数变形——

  机甲合体、分离、飞天、遁地……

  再到一条龙产业链:

  漫画→动画→手办→游戏。

  机甲类手办,永远都是价值抵万金的高端藏品,男人眼中最简单却又最骄傲的玩具。

  游戏《超级机器人大战》与《魔神Z》也有着近三十年的联动。

  至此,一个完整的文化圈早在三十年前就初现雏形。

  听到背景音就激动,还夸张吗?

  随后,一个传奇诞生,直接助推机甲文化进入高潮。

  高达。

  Sir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,高达就代表机甲。

  它有多强大?

  如今的孩子都知道这句话:

  “不是xx不努力,奈何xx有高达。”

  但许多人不知道,高达的灵感来源。

  它的机甲和武器,脱胎于日本古武士的盔甲。

  但更重要的是,创作者们为高达们创造了一个宏大且完整的世界观。

  高达是“真实系机器人”的代表。

  它根据现实科学理论为基础,虚构了一套理论体系。

  战斗模式,装甲衍生,武器发展……所有的科技和武器都能自圆其说。

  设计上,混搭不同的颜色和身形,背后传达出每一个“武士”的独特性格。

  这种代入感,在当时独一无二。

  也让《高达》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现象级作品。

  从1980年7月开卖以来,高达的模型销量超过4.73亿件。

  Sir今天无法为大家完整梳理这个庞大的系列。

  但在查资料过程中,Sir看到一句来自高达创始人大河原说过的话,印象深刻。

  他说:

  “现实中没有的东西,就容易成为小孩子的梦想、幻想,是一种憧憬。因为小孩子没有看到过,他就会去想象,他会去憧憬。从年轻的时候就憧憬,然后会连同这个童心一直带到成年。”

  电影和动画一样。

  《高达》为何如此受欢迎?

  它创造出一个现实以外的世界,但却让所有人都像相信现实一样,无悔地沉浸在这个异世界。

  机甲,让男人变回男孩。

  机甲动画在日本爆红后,很快被传播到全世界。

  Sir还记得当时电视台的盛况。

  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卫视,包括各种点播台都引进了国外的动漫。

  《变形金刚》1988年,上海

  《太空堡垒》1990年,上海

  《百变雄狮》1990年,辽艺

  《神龙斗士》1992年,辽艺

  《宇宙骑士》1996年,广州

  《天鹰战士》1999年,辽艺

  《光能使者》2000年,央视

  ……

  以下画面,你肯定熟悉,说不定偷偷在学校模仿过:

  这些经典动画,在一代人心中播下种子。

  等我们长大成人,忙碌工作时,他们偶尔的出现又让我们找回中二的自己。

  老男人们第一次集体爆发——

  《变形金刚》电影。

  这个系列几乎盘踞了十年最卖座电影系列宝座。

  质量越拍越烂,票房却越来越高。

  因为我们始终抵挡不住。

  每当引擎轰鸣,机甲变形时发出的金属摩擦,看着机油和齿轮外露,看着这些庞然巨兽稍显笨拙却又力量感十足的动作……

  那就是梦想成真啊!

  第二次,轮到漫威出场。

  没错,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机甲角色,钢铁侠。

  这个角色最大功劳在小唐尼。

  但钢铁侠的机甲,承载着这个角色的极客情怀。

  从MK1到MK85,每一代机甲,都有不同的进化和改良。

  不知道有多人像Sir一样,每次看到小唐尼换装的过程,就会起一身鸡皮疙瘩……

  机甲的兴起,在当时也影响了一批电影创作者。

  其中最深陷其中的,要数“陀螺”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。

  众所周知,他是《环太平洋》的导演。

  但许多人不知道,他为创造出这些巨型机甲付出了多少。

  陀螺的设想中,机甲戏要比成品更多,更庞大。

  他总共设计了多达31款机甲,而且本来还给中国和俄罗斯的机甲都设计了一场精彩的打斗戏,但真的预算不够。

  他设计的每个机甲,都有各自文化的元素和符号。

  比如来自美国的“危险流浪者”,托罗就参考了克莱斯勒大厦、帝国大厦等纽约的大建筑,至于动作方面,则参考好莱坞演员约翰·韦恩拔枪时臀部运动的姿势。

  甚至,同一款机甲,他都设计了不同版本。

  危险流浪者就有4个版本,每个版本还有4个戏份版本,最后总共做了差不多有20个版本的危险流浪者,所以每次危险流浪者打斗之后的样子都不太一样,机体的磨损、凹陷、划痕等展现得特别细致。

  机甲,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。

  它也承载了一代人最纯粹、最任性的热爱。

  不计成本,不计付出。

  机甲,更是年轻人的浪漫。

  除了高达,历史上还有一部传世经典。

  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,也称作《EVA》,国内译作《天鹰战士》。

  《EVA》有多厉害?

  全年代日本TV动画销量top1。

  在国内,豆瓣上有超过7万人给它打出9.4。

  在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社会背景下,在传统的外星人来袭的灾难故事里,融入了犹太教《旧约》,哲学,意识流和精神分析。

  系列作品中的碇真嗣,几乎完美复刻彼时日本年轻人的心理状况。

  忧郁的眼神,敏感,自闭,缺乏自信,如豪猪一般拒人千里之外。

  自我厌弃和强烈的负能量。

  以及,恋母情节与弑父心理……

  让机甲不再是徒有其表的少儿玩具。

  在当时,《EVA》更是引发社会现象级别讨论。

  相对成人化的剧情与尺度,即使是今天回看,很多画面都细思极恐。

  比如初号机吃掉使徒的画面。

  绝对影响了当今《进击的巨人》等作品。

  同时,由于TV版最后两集缺乏经费,仅用原画和底稿作分镜头,却意外地创造出一部颇具实验性的作品。

  碇真嗣对自我的反思与问询,把童年的Sir看得一脸懵逼。

  它的深度和先锋性,至今无法被超越。

  对后人的影响,丝毫没有因时间减退。

  是它开创了两个重要的ACG文化流派——

  绫波丽与明日香。

  三无少女还是傲娇少女?

  这已经不是机甲动漫能够hold住的问题。

  已经上升到动漫圈,乃至ACG文化圈的路线问题(严肃脸)。

  当然。

  小孩子才做选择,成年人全都要。

  但,好景不长。

  随着国内对海外动画的限制,自由而无序的时代宣告结束。

  动画,成为儿童专享。

  整齐划一,低幼而粗糙。

  模型手办,也变成不务正业,浪费金钱的代表。

  这一时期,从巅峰滑落的,也包括这些机甲动漫。

  新世纪至今,再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达到《EVA》的社会热度。

  可以激起水花的,依旧是传统系列的新续命。

  甚至,手办的收藏与买卖,机甲动漫的文化圈,越来越小众,越来越硬核。

  这可能的确是小众文化。

  但Sir始终认为,任何文化,无论主流还是小众,都不该受偏见的桎梏。

  正如机甲文化。

  它是未来科技的指引,更承载着我们对灵魂与肉体的哲思。

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找传世散人服 » 它的浪漫,总能让男人变回男孩

赞 (0)